|
|
模具標準件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
|
|
|
來源: 柯小榮
時間: 2013-11-25 15:56
|
|
在國際國內宏觀經濟走勢的雙重影響下,我國3000 多家模具標準件企業面臨著發展的困難和壓力,較多的企業出現了增速放緩、效益回落和發展后勁不足的跡象。在此緊要時期,企業如何主動調整、積極應對,通過發揮自身獨到的優勢和作用,獲得轉型升級、持續穩定增長的局面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下面就全國模具標準件、模配件行業近年的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模具標準件產業在轉型升級中不斷發展
根據中國模協的統計和模具標準件部分企業的統計數據綜合測算,2011 年全國模具標準件行業總銷售額約100 億元,同比增長15%。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向專業化生產過渡
模具標準件適合于大批量的專業化生產。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模具技術和設備展覽會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批專業生產側沖機構、自潤滑導板、導套、導柱、氮氣彈簧、沖切元件等模具標準件的生產廠家。他們的產品基本能夠滿足市場用戶的要求,生產效率也比較高,比如昆山優德公司、天津眾鑫、河北三達、北京世茂、北京永茂等都是模具標準件行業里較有代表性的佼佼者。像湖北十堰的興達科達科技公司、湖南昭陽的興達公司生產的氮氣彈簧,質量不亞于進口產品。自潤滑導板主要集中在浙江的嘉善、黃巖和余姚一帶,側沖機構主要分布在京、津、唐一帶,區域特點較為明顯。武漢的東風科爾公司,則以汽車標準件為專業化目標,特色鮮明。
2.模具標準件的使用覆蓋率提高
模具標準件在三資企業的使用覆蓋率提高得較為突出。以廣東省為例,廣東是我國三資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帶動了其他企業觀念的轉變和市場的發展,因此廣東的模具標準件的使用覆蓋率要遠高于其他地區的模具企業。在這方面,不同性質、不同地區存在較大差異。總體而言,三資企業要比其他企業高,南方地區要比北方地區高。特別要指出的是:近年來汽車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狠抓機遇、瞄準市場、努力開拓市場,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3.設計水平、制造能力及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持續多年的金融危機與經濟增速回落的形勢,迫使企業花更大的力氣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在市場化的條件下,優勝劣汰是一條自然法則。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重視先進標準對產品與行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并且對國外的MISUMI、PUNCH、DAYTON、DMESANKYO、KALLER 等標準都有比較好的消化、吸收、創新和改進。同時,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也加快了對硬件設備的投入與更新步伐,現在已經大量采用了數控加工、加工中心及電加工設備。在工藝上廣泛地采用特殊表面處理、真空熱處理、鑄件的實芯鍛造技術等。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還向模具用戶提供3D標準數模,以減少了模具設計的工作量,縮短模具設計周期。目前,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正處于重組和格局不斷調整的過程中,誰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取決于誰更具有核心競爭力。
4.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提高了產品品質
模具標準件行業的一大批生產企業,特別是重點骨干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近年來出現了一大批結構先進、性能較為優越的新產品,引領了整個模具標準件產品的升級換代。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世茂公司的菱形定位的“下置式”側沖機構,精度達0.01 ~ 0.02mm、壽命達100 萬次;自主研發的雙軸傾斜式旋轉斜楔機構,有效地延長了翻轉機構的壽命。北京永茂機電公司的“高精度下擺式斜楔”,獲得了精模獎一等獎。武漢東風科爾公司的“北美斜楔”,獲得了精模獎二等獎。盤起工業(大連)推出的“盒式導板吊裝斜楔機構”,獲得了精模獎一等獎。
天津眾鑫公司設計開發的“復合側邊機構”,采用雙軌、雙動,縮小了結構尺寸,簡化了工藝過程,獲得了精模獎二等獎。河北三達模具標準件公司開發的“新型翻邊機構”,獲得了精模獎三等獎。四川自貢精密導向件公司研發的“鋼珠保持圈”、東莞新世紀精密模具公司研發的“鋁合金滾珠套”、蘇州大通公司研發的“自潤滑斜頂座”、鎮江船山模架廠研發出的“粉末冶金模架”(采用超精珩磨先進工藝生產導柱、導套產品,滿足了日本、德國等先進國家的精度標準要求),均獲得精模獎三等獎。
以上列舉的只是模具標準件行業在技術進步方面所取得的一部分成績,體現了模具標準件行業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整體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方面取得的較大提高。
二、中國模具標準件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模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了我國模具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主要差距:模具使用壽命要低30% ~ 50%、精沖模壽命一般只有國外先進水平的1/3 左右;生產周期要長30% ~ 50%;質量可靠性與穩定性較差;制造精度和標準化程度較低等。在研發能力、人員素質、對模具設計制造的基礎理論和技術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致使模具新領域的開拓和新產品的開發速度較慢;高技術含量模具的占比較國外低得多(國外約為60%,國內不足40%);勞動生產率也低許多。同時還指出,一些高檔的模具標準件至今還是空白,只好依靠大量進口,標準化和標準件生產的供應滯后于模具生產的發展速度。
雖然我國的模具標準件行業經過改革開放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門類較為全面、整體規模較大的基礎件產業,特別是近年來,模具標準件的新品種也有所增多,產能規模逐年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基本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但由于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烈、擴展較為粗放、結構性矛盾突出、核心技術不足、產品的品質差距明顯,中低端產品供大于求,高端產品競爭力不強,具體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
(1)模具標準件技術的標準制定、修訂滯后于模具工業的發展。隨著我國模具進出口量的增多,進口模具的維修、國產化以及三資企業對配套模具標準的要求,都需要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掌握并采用不同的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來生產標準件。目前,采用的標準種類較多,其中日本、歐美著名標準件廠商的標準占據主導地位。中國的模具標準件生產技術水平近幾年雖然進步較快,質量有了提高,新品種也增加較多,但大都直接采用日本、美國等知名企業的標準。對于復雜的標準件,如斜楔機構、預翻邊連桿機構等標準件的運動原理和結構受力狀況,缺乏理論分析和數據計算的積累,制約了模具標準件結構尺寸的改進創新,因此應加快國外精密模具的國產化推進工作,積極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2)引進的國外標準消化、吸收不足,技術含量較低的模具標準件占比仍偏高,形成外資品牌對國內品牌的蠶食。
目前,已有部分模具標準件企業擁有了一定的自主開發能力,但由于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差、開發能力不足、投入少、重視不夠、缺乏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導致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即使能制造出技術含量高、結構先進的模具標準件,也基本是按照日本、歐美的標準生產,產品結構基本相同,同質化現象嚴重)。新型模具標準件的研究、開發工作是我國模具標準件的薄弱環節,亟待加強。另外,外資品牌進入國內,前期尋求國內代理供應商,而后許多國內企業淪為其貼牌供應商,自身品牌的市場覆蓋率萎縮。歷屆在滬舉辦的國際模具技術和設備展上,“精模獎”申報數量及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獲得的技術專利數量,都及不上模具制造企業,應當引起重視。
(3)原材料質量及設備落后的問題。模具標準件需要的某些特殊材料及熱處理工藝,國內仍無法滿足。一方面,國產模具標準件的原材料在品種、質量、數量方面滿足不了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國內模具標準件企業大多使用傳統的通用機械加工設備及刀具來生產。若想改變這種局面,我們應該采用引進吸收、聯合開發、關鍵部件開發、模塊化開發等多種途徑,盡快改變我國模具標準件制造的落后狀況。
(4)成本快速提高,企業壓力重重。近幾年來,模具標準件價格不斷下降,而原材料價格又在不斷上漲,再加上企業的一、二線用工成本也在不斷上升,模具標準件企業受到了多重性的成本壓力。因此,加快調整企業經營結構和產品結構、改進工藝技術、加強技術改造和研發、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生產率,已成為模具標準件企業的共識和企業管理者自覺的積極行動。
(5)市場秩序亟待整治,迫切需要制訂模具標準件行業“行規行法”,從而有效遏制模具標準件市場的無序競爭。目前,行業內部分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是通過質量和水平的提升來提高企業自身的開發創新能力(增品種、提精度),而是通過頻繁降價,無序的競爭,這勢必導致質量下降,造成偷工減料、魚目混珠而殃及許多企業,導致模具行業總體利潤下降,甚至有些企業到了虧損的邊緣。
(6)銷售環節落后、薄弱。銷售環節在模具標準件市場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是目前大多數主營模具標準件的貿易型企業,規模不大、庫存量不多、銷售量低。雖有個別的銷售公司,已經開始實施網上銷售和電子商務,但這項工作起步不久,要形成規模尚待時日。
綜合上述標準、技術、原材料與設備、成本、市場秩序、銷售等6 項情況可歸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模具配件行業還沒有完全擺脫散、亂、差的局面。
所謂“散”,是指模具標準件的生產廠、點多而散,很少能形成經濟批量。所謂“亂”,主要是指標準亂,企業往往只能按國標、行標、企標生產,而且還有按日本、德國、美國、瑞士等國家的標準和國外知名企業的企標來組織生產。所謂“差”,是指國內模具標準件的技術含量還較低,質量、效益和市場秩序還較差(業界存在無序、惡性的競爭)。
三、中國模具標準件行業的發展思路與要求
1. 發展思路
模具標準件行業應該按照國家“十二五”模具發展規劃中所制訂的目標及戰略進行,即積極推進模具生產信息化、數字化、精細化、自動化、標準化,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創新和研發能力的提高,積極發展高檔模具標準件和模具基礎零部件。在執行的過程中,要重點實現“十二五”規劃中的要求:“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的關鍵性制造技術、產品技術達到21 世紀初的國際先進水平”。
2. 模具標準件產品
重點發展的模具標準件產品無疑是高檔模具標準件,主要包括熱流道元件、氮氣彈簧、特殊斜楔等。國家“十二五”模具發展規劃要求,對模具生產影響最大的兩種模具標準件要先行突破,即壽命100 萬次的模具用高壓氮氣缸和溫控精度達到±1°的熱流道系統。此外,斜楔機構在沖壓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無油潤滑推桿推管在精密塑料模具中也非常重要,均屬于大力發展的高檔模具標準件。
3. 模具標準件生產技術
重點發展的模具標準件生產技術包括:活塞、活塞桿和缸體的精密加工技術;可靠性密封與安全技術;熱流道材料及精密溫控技術;熱流道噴嘴精密加工技術;塑料在模腔內流動的三維計算機模擬分析技術;新型高檔斜楔的設計技術及無油潤滑耐磨材料的研發與加工技術。這6 項生產技術代表了當前模具標準件生產與產品中的先進水平,應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重點發展的方向。
總之,模具標準件企業要以調結構、保增長為總目標,從思想上、方法上、措施上、結構上、技術上開拓創新,實現模具標準件行業的轉型升級,開拓出中國模具標準件產業的新天地。
|
|
|
|
?
|
|
模具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 ?100元/本? ? ?聯系電話:010-88356463
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