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主辦的塑料成型與模具技術報告會于6月12日在上海中興和泰酒店舉辦,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玉華女士主持會議。來自北京化工大學、鄭州大學、Siebenwurst公司、Enge公司的四位專家分別做了精彩演講,分享了在塑料成型與模具技術領域最前沿的技術與應用案例。
北京化工大學汽車塑化裝備制造重點實驗室楊衛民教授,做了題為“高分子材料模塑成型技術創新研究進展”,該項目的研究背景是基于3D打印與3D復印(模塑成型),他提出,復印的價值是效率,關鍵在保真(精度),而模塑成型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控制精度,切削成型靠卡尺,模塑成型靠PVT。楊教授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發明高分子PVT測控方法及裝備,提出了以精度控制這一核心問題的解決辦法,演示基于PVT特性的測試和控制;研制精密注塑機;創建注塑成型可視化研究平臺,研究仿真分析的可靠性。研究進展包括:熔體微分靜電紡絲;熔體微積分疊層復合;熔體微積分3D打印,創新研發了石墨烯鍍層輔助快速熱循環注射成型方法。
來自Siebenwurst公司的經理、注塑模具專家Torsten Kersting先生以“復合模具——有機纖維與注塑工藝的結合”和“國際纖維復合材料的成型工藝(纖維矩陣半成品)(飛機或高端車型輕量化)應用”兩個主題系統闡述了七福模具集團的模內成型技術、有機片應用實例、輕量化模具技術應用、金屬注塑復合模具實例。
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劉春太教授做了以“輕量化和功能化超臨界微孔發泡注塑成型和模具技術”為主題的演講,微發泡技術,使塑料部件的設計在壁厚方面將能夠實現功能最優化,既能減輕密度和重量,帶來功能化設計,還能節省大量材料。最重要的是,微發泡技術讓模具設計更靈活,隨著微發泡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在汽車輕量化、降低成本等方向會越來越重要,未來的汽車塑料發展必定少不了微發泡技術的持續創新。
Engel恩格爾注塑機有限公司流程部門經理Boris Wen先生闡述了“透明材料的注塑技術應用”,這是一家奧地利的家族式企業,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注塑機生產商之一。會議現場,恩格爾公司分享了超大型透明零件成型等高技術成型生產應用案例。
|